受盟员精神感召 投身农村发展事业
发布时间:2013-12-25 08:56:15
责任编辑: 吉林农业大学 卢 敏
我是2002年5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完成博士学业后,就提交了入盟申请,而回想入盟的动机,是简单而不能再简单的服务家乡。
我的家乡是在吉林省西部的长岭县,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风沙、盐碱、干旱、技术落后制约着当地的农业发展。远离家乡、摆脱贫困是当时学习的动力。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只要考上吉林农业大学,回来就可以当县长,就可以让自己的父母和亲戚朋友脱离贫困。于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吉林农业大学。在1990年,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我,对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新奇。马宁、姜岩、黄浦淳等老一辈盟员的事迹,不时地萦绕在耳畔。当时一种源自内心的冲动开始发酵,我告诫自己将来也要向他们一样,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1997年硕士毕业,我发现现实的就业形式,难以成就我的县长梦。于是,我选择了留校,并于2008年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成为该领域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恰恰是这一步,让我从微观的植物生理学研究转到宏观的农村区域发展领域。在做博士论文时,幸运地得到吉林农业大学水稻专家孙长占教授(民盟盟员)热心相助,并安排我到他在大安德顺乡的盐碱地水稻示范区开展我的论文研究。在哪里,我被他的口碑包围着,知道今天的万亩稻田,曾经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为了指导农民进行水稻生产,他带领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年轻教师和学生,在当地不知通过多少次试验,才形成成熟的调酸育苗技术规程以及盐碱地水稻生产技术体系。实践中,他研发出水稻立枯灵专利技术产品,有效地防治了水稻立枯病。恰恰是他这种无私的奉献,才获取万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改造为良田的宏伟目标,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和增效,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卓越的贡献。
2001年博士毕业回校工作,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交了入盟申请,而我的介绍人就是孙长占教授。也就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我开始从实验室走出来,投身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事业中。先后申请到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3个项目支持,如在吉林省双阳区长岭乡张家村开展的“农民参与式水稻节水技术创新与扩散方法研究”,在吉林省东、中、西不同农业生态条件下开展的“参与式学习和发展导向的农业研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的“支持农民组织创新进程研究”等课题,一干就是13年。这期间,有汗水、泪水,但当我看到我的付出为农民增收、学生进步、社会发展注入的正能量及其发展后效时,心中的成就感顿时驱散了身体的疲惫。我连续2次获得省、市民盟优秀盟员称号,获得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首届优秀个人表彰。特别是在得到组织对我工作认可,在社会上得到承认时,我认为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与身边的盟员前辈相比,我的工作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正是在老盟员带领下,在他们无私奉献、投身社会、忘我工作的精神感召下,才会有我今天投身农村发展事业的决心、热心和恒心,希望在盟组织的关心下,在老盟员的影响下,我能够在农村发展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盟组织的明天会更好!
我的家乡是在吉林省西部的长岭县,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风沙、盐碱、干旱、技术落后制约着当地的农业发展。远离家乡、摆脱贫困是当时学习的动力。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只要考上吉林农业大学,回来就可以当县长,就可以让自己的父母和亲戚朋友脱离贫困。于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吉林农业大学。在1990年,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我,对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新奇。马宁、姜岩、黄浦淳等老一辈盟员的事迹,不时地萦绕在耳畔。当时一种源自内心的冲动开始发酵,我告诫自己将来也要向他们一样,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1997年硕士毕业,我发现现实的就业形式,难以成就我的县长梦。于是,我选择了留校,并于2008年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成为该领域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恰恰是这一步,让我从微观的植物生理学研究转到宏观的农村区域发展领域。在做博士论文时,幸运地得到吉林农业大学水稻专家孙长占教授(民盟盟员)热心相助,并安排我到他在大安德顺乡的盐碱地水稻示范区开展我的论文研究。在哪里,我被他的口碑包围着,知道今天的万亩稻田,曾经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为了指导农民进行水稻生产,他带领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年轻教师和学生,在当地不知通过多少次试验,才形成成熟的调酸育苗技术规程以及盐碱地水稻生产技术体系。实践中,他研发出水稻立枯灵专利技术产品,有效地防治了水稻立枯病。恰恰是他这种无私的奉献,才获取万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改造为良田的宏伟目标,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和增效,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卓越的贡献。
2001年博士毕业回校工作,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交了入盟申请,而我的介绍人就是孙长占教授。也就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我开始从实验室走出来,投身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事业中。先后申请到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3个项目支持,如在吉林省双阳区长岭乡张家村开展的“农民参与式水稻节水技术创新与扩散方法研究”,在吉林省东、中、西不同农业生态条件下开展的“参与式学习和发展导向的农业研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的“支持农民组织创新进程研究”等课题,一干就是13年。这期间,有汗水、泪水,但当我看到我的付出为农民增收、学生进步、社会发展注入的正能量及其发展后效时,心中的成就感顿时驱散了身体的疲惫。我连续2次获得省、市民盟优秀盟员称号,获得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首届优秀个人表彰。特别是在得到组织对我工作认可,在社会上得到承认时,我认为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与身边的盟员前辈相比,我的工作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正是在老盟员带领下,在他们无私奉献、投身社会、忘我工作的精神感召下,才会有我今天投身农村发展事业的决心、热心和恒心,希望在盟组织的关心下,在老盟员的影响下,我能够在农村发展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盟组织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