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长春市“建盟功臣”、武术家康绍远老师
发布时间:2013-12-25 08:58:15
责任编辑: 民盟东北师大盟委 刘奉文
    在2008年10月18日召开的长春市建盟五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上,我校有6位盟员被授予“建盟功臣”的荣誉称号,其中就有康绍远老师。能够获得此项荣誉的条件之一,就是盟龄在50年以上,所以,每位功臣都是伴随着市盟一起成长的老盟员,可谓实至名归。 
    东北师大是长春市盟及省盟的摇篮之一,精英辈出,人才荟萃,我为什么写康老?这不仅仅因为我和他比较熟悉,也不仅仅因为他资格老、盟龄长,而是因为他“特殊”。 
    康绍远(1915.11.5——2011.6.26),天津市人。武术家、武术教育家。曾任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吉林省、长春市武术协会主席。 
    他自幼习武,1930年考入国民党南京中央国术馆,1933年毕业,在南京体专任教。1936年随南洋旅行团出访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1937年任教于菲律宾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武术教师,1946年回国任天津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讲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到东北师大,一直在体育系从事教学工作。1955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87年离休。 
    康老是老一辈武术家,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时,教师都是当时国内各大门派的掌门人、高手,他和他的同学后来也都成为一代名家。1953年参加全国民族体育形式表演及竞赛大会任东北区代表队武术教练,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吉林省及长春市武术比赛总裁判长。1985年获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1988年获中国国际武术节组委会颁发的“武术贡献奖”, 1989年获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归国华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奖”,1991年获长春市体委、长春市武术协会授予的“武术事业贡献奖”,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老体育教师” 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华武林百杰” 之一。 
    中国武术实行段位制,其中七、八、九三个段位属于高段位,而九段是最高段位,康老师是第一批八段,在吉林省只有他1人,2002年康老成为中国武术九段,截止到2003年4月,全国九段一共10人,康老为其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武术九段。 
    康老1957年入盟,和他认识时,对民盟还无了解,也不知康老是盟员。康老一直在系里从事教学工作,带研究生。我最初和体育系年轻教师孔庆胜认识,他那时正准备考康老的研究生,也是通过他知道康老是非常了不起的武术家。后来我入了盟,康老和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统战部、盟委组织的活动,才知道康老是“盟里的人”,从此,和他的距离又近了一步。孔庆胜读研的时候(1987年左右),正是各种武打片盛行期,各种功夫片强烈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各路大侠在银屏上可谓无所不能,也引起了人们对“武功”的兴趣,同时也有了困惑。但是,作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武术家,他很不以为然。恰好孔庆胜要写文章,康老就支持他完成了《试论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和尚、道士不是武术创始者》等一系列文章,参与讨论,当时在全国武术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时,孔庆胜写完文章,每每找我先“理论理论”,让我提意见和帮着修改文字。于是,也就间接地和康老有了“业务”上的联系,康老也记住了我的名字。由此不难看出康老破除迷信、实事求是、敢于直言的科学精神。对于一辈子“靠武术吃饭”的老武术家,尤其难能可贵!以后每次在路上遇见康老,他都紧握我的手和胳膊,试试我是否还结实。可见康老对人的关怀体贴,这是一个“武者”的仁爱之心!康老还特别谦和,这是所有和他接触过的人的共同感受。一次去他家,看见墙上有一张当年他随团去南洋表演的老照片,他指着照片中的自己说:“这个丑八怪就是我”,康老的坦荡和谦虚可见一斑。 
    康老很看重来自于民盟的荣誉,当我把“建盟功臣”的证书和礼物送到康老的床前时,他很高兴地看了又看,记得那时他还因为手术卧床。很多老盟员都很看重民盟和盟组织,这就是民盟的传统,老盟员是我们的楷模。康老病重期间我去看他,他握着我的手,很激动,我知道他还认得我。家人说,他每次醒来都问:“我躺的直不直?”如果不直,要家人帮他躺直。我不很理解老人的具体想法,只隐约感觉老人练一辈子武术,行走坐卧都养成了武术家的习惯,时时的“规范”自己,即使在几乎不能动的情况下也仍然如此,这是一种修为,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否理解为“正直”?
    东北师大是长春市盟及省盟的摇篮之一,精英辈出,人才荟萃,我为什么写康老?这不仅仅因为我和他比较熟悉,也不仅仅因为他资格老、盟龄长,而是因为他“特殊”。 
    康绍远(1915.11.5——2011.6.26),天津市人。武术家、武术教育家。曾任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吉林省、长春市武术协会主席。 
    他自幼习武,1930年考入国民党南京中央国术馆,1933年毕业,在南京体专任教。1936年随南洋旅行团出访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1937年任教于菲律宾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武术教师,1946年回国任天津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讲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到东北师大,一直在体育系从事教学工作。1955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87年离休。 
    康老是老一辈武术家,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时,教师都是当时国内各大门派的掌门人、高手,他和他的同学后来也都成为一代名家。1953年参加全国民族体育形式表演及竞赛大会任东北区代表队武术教练,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吉林省及长春市武术比赛总裁判长。1985年获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1988年获中国国际武术节组委会颁发的“武术贡献奖”, 1989年获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归国华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奖”,1991年获长春市体委、长春市武术协会授予的“武术事业贡献奖”,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老体育教师” 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华武林百杰” 之一。 
    中国武术实行段位制,其中七、八、九三个段位属于高段位,而九段是最高段位,康老师是第一批八段,在吉林省只有他1人,2002年康老成为中国武术九段,截止到2003年4月,全国九段一共10人,康老为其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武术九段。 
    康老1957年入盟,和他认识时,对民盟还无了解,也不知康老是盟员。康老一直在系里从事教学工作,带研究生。我最初和体育系年轻教师孔庆胜认识,他那时正准备考康老的研究生,也是通过他知道康老是非常了不起的武术家。后来我入了盟,康老和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统战部、盟委组织的活动,才知道康老是“盟里的人”,从此,和他的距离又近了一步。孔庆胜读研的时候(1987年左右),正是各种武打片盛行期,各种功夫片强烈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各路大侠在银屏上可谓无所不能,也引起了人们对“武功”的兴趣,同时也有了困惑。但是,作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武术家,他很不以为然。恰好孔庆胜要写文章,康老就支持他完成了《试论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和尚、道士不是武术创始者》等一系列文章,参与讨论,当时在全国武术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时,孔庆胜写完文章,每每找我先“理论理论”,让我提意见和帮着修改文字。于是,也就间接地和康老有了“业务”上的联系,康老也记住了我的名字。由此不难看出康老破除迷信、实事求是、敢于直言的科学精神。对于一辈子“靠武术吃饭”的老武术家,尤其难能可贵!以后每次在路上遇见康老,他都紧握我的手和胳膊,试试我是否还结实。可见康老对人的关怀体贴,这是一个“武者”的仁爱之心!康老还特别谦和,这是所有和他接触过的人的共同感受。一次去他家,看见墙上有一张当年他随团去南洋表演的老照片,他指着照片中的自己说:“这个丑八怪就是我”,康老的坦荡和谦虚可见一斑。 
    康老很看重来自于民盟的荣誉,当我把“建盟功臣”的证书和礼物送到康老的床前时,他很高兴地看了又看,记得那时他还因为手术卧床。很多老盟员都很看重民盟和盟组织,这就是民盟的传统,老盟员是我们的楷模。康老病重期间我去看他,他握着我的手,很激动,我知道他还认得我。家人说,他每次醒来都问:“我躺的直不直?”如果不直,要家人帮他躺直。我不很理解老人的具体想法,只隐约感觉老人练一辈子武术,行走坐卧都养成了武术家的习惯,时时的“规范”自己,即使在几乎不能动的情况下也仍然如此,这是一种修为,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否理解为“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