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吉林建筑大学民盟组织成长历程
发布时间:2013-12-25 08:59:48
责任编辑: 郑贵臣
    岁月流逝,光阴似箭,我们迎来了长春民盟地方组织成立六十周年,也迎来了吉林建筑大学民盟组织成立二十周年。此时此刻使我回想起我校民盟组织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发展过程。我校民盟支部成立于1993年,当时只有6名盟员,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于2010年6月第五次全体盟员大会成立了中国民主同盟吉林建筑大学(原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委员会,盟委下设两个支部,盟员已达43名。 
        自1993年到2004年的10余年间,我一直担任支部主委。在这喜庆的日子里,那10余年中我们民盟支部一直被评为省和市民盟的先进基层组织。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有坎坷、有艰辛、有欢乐、也有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风雨同舟,肝胆相照 
    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党派是参政党,每个单位都有党委,没有单位党委的支持将一事无成。10多年间我们民盟和校党委、校行政相互支持,建立良好的友谊,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1、校党委的大力支持 
    每次民盟支部开会、集会,党委书记金沛然、统战部长孙惠华、周晓红几乎都参加。有一年暑假我率队去辽宁兴城温泉疗养,由于盟员带家属人员较多,资金不太充足,学校领导指示财务处提供2000元现金补充。另有一次暑假我率队去集安,学校没有24座中巴车,当时已调往税务学院的丁宝俊副院长很怀念和我们民盟组织的友谊,他听说了我们的困难,给我们派来了税务学院的24座中巴车,占用了4天时间。 
    2、 帮助盟员解决疾苦 
    在一次职称评定期间,盟员王海山老师申请教授没有被推荐(评定),我获知后立即向党委提出疑议,希望充分考虑王老师的条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给予适当倾斜。学校领导当天晚上进行了紧急磋商,接受了我们的提议,王海山老师晋升为教授。由于我们民盟支部工作受到党委的肯定和认可,学校在一次评定教师职称时,分配给了我们支部一个职称名额,支部组织委员罗瑞平顺利晋升了副教授。在一次年末集餐会上,我们针对性的邀请了党委、校行政领导、统战部、人事处等部门领导,在会上我提出今年职称评定应考虑资历等条件,应将盟员崔敏的评定排序排在全校第一位,后来学校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崔敏盟员顺利晋升职称。 
    3、 校党委虚心听取民盟支部的意见 
    90年代末,学校行政部门颁布了职工岗位津贴方案,主要是照顾行政职工,一线教师没有设立岗位津贴。当时广大一线教师抵触情绪很大,部分教师要“罢课”。我和一名支委打车赶往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反映情况,提供方案不合理论据。在西安正在开会的金沛然书记给我打电话,希望帮助党委做工作,稳定教师情绪,避免事态扩大。金书记回校后立即召开民盟支部扩大会议,共同协商,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方案增加教师的岗位津贴。由此我们民盟支部受到全校教师和领导的重视和好评。 
    二、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积极创收开展盟务活动 
    我们认识到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以经济为杠杆,没有资金一切活动很难开展。 
    1、 支部成立初期盟员人数很少,为解决一些企业老同志没有学历职称晋级的困难,我多次跑省人事厅,经人事厅主管厅长同意,以学校的名义举办了30多人的专业培训班,由民盟支部承办。由于校内阻力太大,有几位处级干部极力反对,致使学校与我签订协议,不允许在校内上课,学费收入进学校账户,学费由学校控制。我在铁路小学租借了教室(企业大部分在铁北),结业后省人事厅发了文,结业证书在职称评审时有效。解决了许多企业老同志的职称晋级的难题,收到了热烈的欢迎,纷纷来信表示感谢。这次办班为盟支部收获了6000元活动经费。 
    2、 我去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会期间,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签订了协议,在长春设立函授站,民盟支部争取了两万元经费。 
    3、 2000年我们民盟支部组建了技术咨询公司法人企业,盟员热情积极集资注册资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收入的资金用于支部开展活动。 
    三、积极开展盟务活动,增加民盟凝聚力 
    一个组织不开展活动,就没有活力,更没有了凝聚力,思想不能统一,不能增进友谊。我担任主委的11年来,每年都要在年末组织聚会,邀请盟市委领导、学校主要领导、兄弟党派支部负责人参加,加强联系,沟通感情。 
    先后两次组织集体去辽宁省兴城、通化集安古城、吉林松花湖、黑龙江省镜泊湖、哈尔滨等地参观游览。盟员增强了团结,更加热爱祖国。例如集体参观锦州东北战役纪念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弘扬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支部举办了各种戏曲演唱讲解会,邀请专业人员边讲解边演唱,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代表参加,场面极为热烈欢快,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欢迎。党委书记上台讲话表示祝贺。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谨以此文献给中国民主同盟长春市委员会成立六十周年和吉林建筑大学民盟组织成立二十周年。
        自1993年到2004年的10余年间,我一直担任支部主委。在这喜庆的日子里,那10余年中我们民盟支部一直被评为省和市民盟的先进基层组织。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有坎坷、有艰辛、有欢乐、也有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风雨同舟,肝胆相照 
    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党派是参政党,每个单位都有党委,没有单位党委的支持将一事无成。10多年间我们民盟和校党委、校行政相互支持,建立良好的友谊,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1、校党委的大力支持 
    每次民盟支部开会、集会,党委书记金沛然、统战部长孙惠华、周晓红几乎都参加。有一年暑假我率队去辽宁兴城温泉疗养,由于盟员带家属人员较多,资金不太充足,学校领导指示财务处提供2000元现金补充。另有一次暑假我率队去集安,学校没有24座中巴车,当时已调往税务学院的丁宝俊副院长很怀念和我们民盟组织的友谊,他听说了我们的困难,给我们派来了税务学院的24座中巴车,占用了4天时间。 
    2、 帮助盟员解决疾苦 
    在一次职称评定期间,盟员王海山老师申请教授没有被推荐(评定),我获知后立即向党委提出疑议,希望充分考虑王老师的条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给予适当倾斜。学校领导当天晚上进行了紧急磋商,接受了我们的提议,王海山老师晋升为教授。由于我们民盟支部工作受到党委的肯定和认可,学校在一次评定教师职称时,分配给了我们支部一个职称名额,支部组织委员罗瑞平顺利晋升了副教授。在一次年末集餐会上,我们针对性的邀请了党委、校行政领导、统战部、人事处等部门领导,在会上我提出今年职称评定应考虑资历等条件,应将盟员崔敏的评定排序排在全校第一位,后来学校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崔敏盟员顺利晋升职称。 
    3、 校党委虚心听取民盟支部的意见 
    90年代末,学校行政部门颁布了职工岗位津贴方案,主要是照顾行政职工,一线教师没有设立岗位津贴。当时广大一线教师抵触情绪很大,部分教师要“罢课”。我和一名支委打车赶往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反映情况,提供方案不合理论据。在西安正在开会的金沛然书记给我打电话,希望帮助党委做工作,稳定教师情绪,避免事态扩大。金书记回校后立即召开民盟支部扩大会议,共同协商,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方案增加教师的岗位津贴。由此我们民盟支部受到全校教师和领导的重视和好评。 
    二、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积极创收开展盟务活动 
    我们认识到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以经济为杠杆,没有资金一切活动很难开展。 
    1、 支部成立初期盟员人数很少,为解决一些企业老同志没有学历职称晋级的困难,我多次跑省人事厅,经人事厅主管厅长同意,以学校的名义举办了30多人的专业培训班,由民盟支部承办。由于校内阻力太大,有几位处级干部极力反对,致使学校与我签订协议,不允许在校内上课,学费收入进学校账户,学费由学校控制。我在铁路小学租借了教室(企业大部分在铁北),结业后省人事厅发了文,结业证书在职称评审时有效。解决了许多企业老同志的职称晋级的难题,收到了热烈的欢迎,纷纷来信表示感谢。这次办班为盟支部收获了6000元活动经费。 
    2、 我去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会期间,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签订了协议,在长春设立函授站,民盟支部争取了两万元经费。 
    3、 2000年我们民盟支部组建了技术咨询公司法人企业,盟员热情积极集资注册资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收入的资金用于支部开展活动。 
    三、积极开展盟务活动,增加民盟凝聚力 
    一个组织不开展活动,就没有活力,更没有了凝聚力,思想不能统一,不能增进友谊。我担任主委的11年来,每年都要在年末组织聚会,邀请盟市委领导、学校主要领导、兄弟党派支部负责人参加,加强联系,沟通感情。 
    先后两次组织集体去辽宁省兴城、通化集安古城、吉林松花湖、黑龙江省镜泊湖、哈尔滨等地参观游览。盟员增强了团结,更加热爱祖国。例如集体参观锦州东北战役纪念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弘扬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支部举办了各种戏曲演唱讲解会,邀请专业人员边讲解边演唱,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代表参加,场面极为热烈欢快,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欢迎。党委书记上台讲话表示祝贺。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谨以此文献给中国民主同盟长春市委员会成立六十周年和吉林建筑大学民盟组织成立二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