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长春市地方组织成立60周年

求索中的择抉

发布时间:2013-12-25 09:04:06 责任编辑: 苏维世
    欣逢市民盟地方组织成立六十周年,回首民盟的风雨奋斗路,审视自己近五十年的人生轨迹,茫茫心海便陡起波澜。 
    人民共和国最为灰暗的岁月,当属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发动,伊始时,我正在东北师大读中文系。经过一阵子的愚蠢的忠诚和躁动后,面对罄竹难书的乱像,理性的思索开始主导我的灵魂,一种无解的迷团犹如一块重石压在心头:中国共产党这是怎么了,一个只有十多岁的人民共和国将何去何从,二十世纪的中国难道又要陷进历史的怪圈之中…… 
    一九七一年国庆前夕,我正在长白山下一所公社中学和学生一起开门办学。延边自治州文艺创编室的两位朋友万捷、李政远道而来,于是得知“副统帅”自我爆炸的消息,晚上彻夜未眠。送走他们之后,按捺不住焦躁烦虑,便将这一消息悄悄告诉了“慈祥”的马列主义老太太(插队干部、原州妇联主任),可没过两天,州、县公安局的人员接踵而来。为了保护朋友,我顽固搪塞是从长春来信知道的。拖了几天后,便有文件正式传达,真相大白,但对我的审查竟又拖了近二十天。 
    一九七六年三月,因为对“上山下乡”运动非议了几句,再加上和上海知青们称赞了几句邓小平复出后的政绩,于是,我的名字便赫然出现在公安局的“批邓简报”上,县里的朋友专程跑了二百八十里路“通风报信”,并告诉我,当地党委正在筹备为我办“学习班”。幸亏在学校蹲点的自治州教育局长彭新极力保护,我才没受囹圄之苦。 
    一九七九年调回长春。一次在办公室时议论几句毛泽东的功过,没几天,在上级部门工作的亲戚前来讨伐:胡说些什么,局里相当不满,这次涨工资肯定没你份。还好,一位领导开明,将有关此事的报告留中没报,我又躲过一劫。 
    此事之后,不肯闲下来的思索一次次向我的拷问,这是为什么?你应当怎么办…… 
    一九八零年我调入一所新的学校。在这里接触到盟员李树科,之后陆续接触到长春早期盟员栗怀普、徐文伯等人。在和他们接触后,对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和功绩、建树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于是心中萌生了一种愿望,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去为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一九八一年三月,一个风侠雨雪的上午,我们去听上级党委书记的报告,在讲到阶级斗争时,竟气愤愤地说:有的学校里有位老师不要求入党,而是积极地想要入什么民盟,这是一种什么动向……那天晚上,我思想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大革命已经结束,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应当说迎来了一个民主政治的春天。但这难道又是一股“倒春寒”。自然界的倒春寒是挺可怕的,记得一九七四年的五月三十日,我所工作的安图县三道公河竟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看到一位农民在回头流泪说,这可怎么活呀,那一年,全县几乎绝收。民盟前辈和中国共产党携手创造了我们民族的中兴的春天,但有了春天,未必一定会有丰饶的秋天。倒春寒令人深恶痛绝。于是,灯下搦管,奋笔疾书“入盟申请书”。写完最后的签名,掷笔于案,在斗室中兴奋的踱了起来,因为从此,我要终身站在中国民主同盟的旗帜下。 
    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民盟前辈远见卓识,敏视高瞻,为了中华新生,以热血呼唤科学和民主,耿耿丹心,日月可鉴。我们民盟后来人,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诤言直吐,参政议政,意在爱党,情在爱国,拳拳之心亦应苍天明记。可以相信,当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形成之日,必定是中华民族腾飞之时。那时,相信人们是不会忘记我们中国民主同盟的贡献是什么,而每一位民盟成员则应无限欣慰,因为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有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努力。 
    年届古稀,记忆的天幕上,熠熠生辉的星辰已委实不多,但写入盟申请书的那一天那一时,却是那熠熠生辉的星辰中最亮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