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风采|李月红:写在大地的心愿
发布时间:2022-07-11 10:29:01
责任编辑:
李月红,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吉林省委委员、民盟长春市委副主任委员、长春市政协农业委副主任、民盟吉林省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民盟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主委。
李月红已经在农业战线工作了32年,她不仅在科研上挥洒着自己的梦想,先后获得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而且还在政治生活中追求“奔走国是,关注民生”, 展现民盟人的责任与担当。她先后荣获民盟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她带领的民盟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被民盟中央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吉林农业大学“盟员之家”被民盟中央授予“优秀盟员之家”称号;带领民盟吉林省农业专委会多次荣获民盟省委参政议政优秀专委会、社会服务工作优秀专委会称号。
李月红扎根吉林热土,积极投身“三农”工作。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主动肩负起历史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投身吉林振兴发展。
2019年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政策建议信获得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李月红撰写的报告,为该建议信的起草提供了重要素材,民盟中央特致信表示感谢,《省政协专报》刊登该提案。
李月红积极组织盟员征集“两会”提案,申报民盟中央、民盟吉林省委重点调研课题。在她的带领下,农业专委会连续几年主持参与民盟中央重点调研课题,2019年完成民盟中央课题《 统筹国内国外粮食市场,促进国内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休养生息》;2020年完成民盟中央课题《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于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2021年完成民盟中央课题《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
李月红多次组织“积极发展产业融合,建立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我省乡村振兴”等深度调研,带领农业专委会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提案。《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于数字时代引入参与式教学/学习策略,促进高阶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议》提交吉林省政协会议;《关于做好牲畜布氏杆菌疫苗接种的建议》被民盟中央、全国政协采用;2021年民盟吉林省委提交21项团体提案,其中有6件是农业专委会成员撰写。《关于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建议》被《人民政协报》报道。
2022年在阻击疫情攻坚克难关键时期,她带领民盟吉林农业大学全体盟员开展“民盟抗疫献爱心”捐款活动,支持一线人员购买防护物资。积极对接民盟吉林省委捐赠物资,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同时组织民盟专家,指导农业生产,吉林日报以《民盟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科技助力全省春耕生产》为题进行报道。疫情期间,积极带领农业专委会为缓解疫情和农业生产建言献策,2021年提交的《关于安全推进我省春季备耕生产夯实粮食稳产基础的建议》做为吉林省政协第304号提案提交政协会议,《关于倡导分餐制的建议》由吉林省人大代表团提交全国人大会议。
目前,李月红正在积极筹备民盟中央参政议政调研基地落户吉林农业大学,这将是民盟中央落户吉林省的第一家调研基地。该基地的建成对吉林民盟未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化履职能力建设,提升参政议政水平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李月红常说:“来源于实践又能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实践的理论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作为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产专家,她一直专注于研究吉林省鱼类规模化增殖、养殖技术。作为吉林省科技特派员,她跑遍了吉林省各地水库和渔场,将研发的健康养殖关键技术进行推广。为吉林、白城等九个地区渔民进行病害快速检测、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累积2000余人,辐射30余个乡镇行政村,推广技术达400余万亩水面。在服务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李月红与其团队获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的《水生动物重要传染病致病机理研究及应用》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鲤春病毒血症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应用》《鲤鱼池塘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吉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负责人,她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每年都用大把时间“泡”在基层。她深入吉林省通榆、镇赉等盐碱地区,带领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在池塘边建立起“科技小院”,摸索盐碱池塘—泡沼接力养殖模式、盐碱水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研究盐碱水质的改良,解决盐碱水域养殖效益低的问题。在当地,她积极主动开展智力帮扶和技能帮扶,帮助农民在大棚里建起鱼池,指导渔民进行鱼苗早育,从南方引进优质苗种并无偿援助。她的事迹被吉林新闻联播、吉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李月红一直密切关注吉林渔业产业发展。经过长期专业知识积累和调查研究,2020年她负责组织农业部重大建设项目既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申报《吉林省图们江冷水鱼种质资源场—延边马苏大麻哈水产良种场建设》,顺利通过农业部批准并获得1000万元资助,这是吉林省水产良种场首次获得国家大规模的种业投资。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对扩繁大麻哈鱼种群,实现“借渔出海”,打开图们江出海通道,参与北太平洋管理,享受鱼源国权利具有现实意义。
她经常讲:“要把研究真问题和真研究问题结合起来,多做一些对农业产业有推动、对农民致富有实惠的事情,才无愧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的时代。”
李月红身上有一股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执著。2006年前往以色列,于以色列农业部农业培训中心做访问学者。2011年获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美国农业部水产动物健康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在科研上,作为水产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创新团队带头人,她一直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这是李月红的工作信条,她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划给了工作。正是对待教学注重创新,对待科研勤奋踏实,她的“教研”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东北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等项目30余项。主持制订农业部及地方标准《水生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水产养殖池塘底质改良技术规程》等11项。主持参与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主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水生生物细胞学》《水产微生物》《水产动物免疫学》。主编论著《水生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副主编及参编论著9部。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SCI等研究论文170余篇。连续多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国家奖学金,指导数届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前路漫漫,李月红一直坚信:把实现乡村振兴心愿的科研之根深扎在脚下的泥土时,这片土地一定能给出最丰厚的馈赠!她将继续为之全力而为,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