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充分利用中欧班列平台把长春建设成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

发布时间:2019-03-13 10:17:33 责任编辑: 管理员


民盟长春市委员会

    
    一、长春建设重要节点城市的时代背景
   
我国从战略层面选择“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发展,促进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建立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陆权战略,在全球层面以陆权对冲海权。通过为国际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确立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在欧亚大陆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未来大国的合作关系,并通过资本输出来建立中国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
   
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桥重要载体和平台,初步释放了亚欧陆路物流和贸易通道的潜能,并在欧亚大陆桥沿线崛起一些新的增长极,这些地区通过中欧班列,开始发展或承接外向型产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沿桥节点城市成为新兴经济区的依托。 
   
在此背景下,长春市应当跳出东北亚区域,复制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从全球角度思考来考虑对外开放的格局,借助“一带一路”的欧亚大陆桥寻找战略机会,把长春建设成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实现长春通向世界的战略突破。
   
二、把握建设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机遇
   
1.发展外向型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点,以装备制造业带动产能合作的全新载体和平台。中欧班列开辟了“欧洲技术”通往中国市场的新通途,借助欧亚大陆桥构建中欧产业的联动平台,实现欧洲设备制造业与长春乃至东北三省现代装备制造生产基地的互联互通,构建中欧(特别是中德)产业平台联动,“欧洲标准”服务移植到长春,必将助力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为长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2.激发激活长春新区和兴隆保税区功能,使其具备国际贸易分拨功能,成为真正的“港口”。建设进口商品仓储营运中心和出口商品集散地,成为带动长春物流地产、跨境电商、保税仓储、城际快运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欧班列的开通,可望从很大程度上改写长春“借港”出海的历史,转型为开放桥头堡。
   
3.提振长春对欧贸易,为“长春制造”带来新的世界机遇,为优质特色商品进入欧洲腹地开辟了全新路径。加速长春产品“走出去”“走进去”的步伐,可以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威廉港和巴伐利亚州等地建立名优产品展示中心,为本土产品直接推进欧洲腹地提供便利条件。
   
4.设立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使长春和吉林成为连接东北三省、辐射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枢纽。设立规划范围包括长东北和吉林市产业发展示范区两个相连区域的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可以把吉林省整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随着欧亚大陆物流脉络的进一步延伸,中欧班列不但能够吸引东北、内蒙古、环渤海地区城市的物流,更可将触角延伸日、韩、朝、俄、蒙等国家,长春将成为欧洲企业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分拨中心,辐射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枢纽。
   
三、加快建设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构想
   
作为国家级内陆口岸之一,依托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的区位优势,长春国际陆港已具备“公、空、铁、海”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并与斯拉夫扬卡港、海参崴港、韩国釜山主港、宁波港等签署了共同开发协议;与日本新泻港、俄铁集装箱、俄罗斯远东航运、中远海等达成合作意向,努力打造“公空铁海”多式联运新模式。
   
1.长春兴隆国际陆港依托铁路口岸开展国际业务,重点开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工业品、食品、板材、精品粮、冷链运输等与吉林省重点产业及外贸关联度较高的口岸经济和进出口业务。长春新区国际港重点发挥地理优势,远期建成18条铁路线,可承载年运量3300万吨,成为“一带一路”北线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发展内贸货物运输、仓储、配送、集散等业务,兼顾煤炭进口、粮食、特大型货物、成件包装、建材,以及其他进出口业务。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通,口岸通关、检验检疫等监管设施共用共享,逐步打造区域化海关监管多式联运中心。规划特色物流园区,加快推进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长春国际物流开发区、东北亚国际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支持长春国际陆港公司、中铁集装箱有限公司、东北亚铁路集团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借助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全国重点布局的一级物流节点的内陆港优势,发挥货运集散、中转的枢纽作用,将华北、东北和欧洲腹地国家货源通过中欧班列在新区编组中转,实现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打造全程化国际联运服务链条和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把长春陆港建设成为面向自贸区的复合枢纽型国际内陆港、吉林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使之成为东北亚地区融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国际货物集散转运中心。
   
2.围绕口岸建设,全力培育打造吉林内陆开放新高地。科学制定口岸经济、临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超前谋划布局新产业、新业态。一方面要重点抓好口岸功能性政策及各类先行先试政策的完善和争取,协调口岸、铁路、海关、国检等部门,努力寻求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本着物流为先导、产业做支撑、贸易来激活的思路,超前谋划对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采购配送、出口加工、展示交易、体验消费类项目,重点引进高端制造、智能分拨库、贸易总部基地、冷链仓储物流、城市生活配送、特色加工包装、国别产业园、特色风情小镇等与口岸功能相吻合、与贸易通道相关联的项目,保障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性政策争取、关联性项目引进协调互动,齐头并进。
   
3.依托龙嘉国际机场建设,建设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增加开通至国内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发达城市航线,提升航线覆盖能力。加大对韩、日、俄等主要国家的航班密度和多点飞行,开通长春至法兰克福、华沙、巴黎、柏林、布达佩斯、莫斯科等更多国际旅游航线,提升旅客吞吐量和航空货运能力,远期目标是可承载客运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300万吨,成为东北亚区域航空物流枢纽。加快推动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提升临空产业支撑能力。
   
4.继续完善长春周围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开辟陆海铁联运新通道。加快长春至西巴彦花、吉林铁路西环线等铁路项目建设,推进吉黑高速吉林至荒岗、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和珲乌高速吉林至龙嘉机场改扩建工程。打通东风大街、硅谷大街、前进大街至公主岭市延伸路段,推动长春市与公主岭市道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动长春-珲春-俄哈桑地区跨境特殊监管区域的联动建设,促进货物跨境流转无缝对接、无障碍流动。全面推动长春兴隆国际陆港和长春新区国际港与南方在口岸通关、运营管理、航线开放、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紧密协作,探索跨区域多式联运口岸的无缝衔接和无障碍流转,实现通关一体化,把沿海城市的港口功能延伸到长春。
   
5.应对财政部对各地班列逐年递减补贴政策,一方面尽量补贴长春本地企业,大力发展与我省重点产业及外贸关联度较高的口岸经济和进出口业务,例如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工业品、食品、板材、精品粮等,力争本地货物到2021年的实际承运货箱不低于总货箱的20%;另一方面引导中欧班列从吸引物流向产业落位及带动本地货物出口转型,将班列涉及的领域向加工、贸易、金融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打造进口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每年至少实现转化项目落位项目5个。特别是对于目前正在洽谈的益海嘉里、中粮生化等辐射带动力较强的世界500强项目,务求尽快签约。同时引导汽车及高端零部件产业落位,助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此外还应支持班列运营企业在欧洲、俄罗斯设立海外仓库或国际转运基地,鼓励运营企业从单一运输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