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优化我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4-05 09:39:12 责任编辑: 民盟长春市委

 

    长春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为国家级产业园区,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重点加快发展的八大现代服务业之一,更是“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看长春”的生动实践,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比较健全的人才服务和人力支撑,人力资源服务业日益成为新常态下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目前在人力资源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园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不够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搭建工作,运营及进驻公司的层次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一)建园工作上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

    目前,除一线城市外,很多地市级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较大程度上忽视了本地各行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的客观现实,园区建设的科学规划水平较低,纷纷处于“有园缺业”的窘态。未进行园区规划,仅凭着传统产业园区的经验进行管理,必将会增加招商引资、园区专业化运营工作的难度。

    (二)未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上下游产业链的搭建

    目前,在园区的入驻企业中,劳务派遣企业比例过高,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高端猎头企业数量较少,尚未形成高、中、低端结构稳定的产业链。受我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薪资水平等原因,虽然对高端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但整体人力资源产业园对国际、国内外知名猎头机构的吸引力不足。

    二、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我市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供需对接、信息对称、人岗匹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招聘、猎头、培训、外包、咨询、测评、派遣、e-HR、e- Learning等)的提升和发展。发展目标应定义为“立足长春、引领东北、辐射全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

    (一)加强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园区功能

    1.科学规划先行,注重园区功能定位

    建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为避免重复建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发展还应与我市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紧密结合,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避免重复性投资同类型竞争。同时希望政府部门明确自身定位,在人力资源类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中,突出市场的主体定位,采取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其余的交给市场。

    2.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是长春、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服务业的作用更加凸显,并将逐渐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列入服务业发展和人才工作经费保障范围。对引进的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贡献较大的本地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外包企业、为我市引进高端人才的服务机构等给予奖励,从而产生“虹吸”的效果,进入良性循环。对在稳定性和税收贡献性更具备优势的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要加大培育力度,对本地品牌兼并、扶持上市给予绿色通道,争取做大做强。

    (二)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各类平台建设和应用

    建议园区管理方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国内其他地区人力资源政策动态,迅速出台具有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在吸引高端企业入驻园区上做大文章。通过国际国内各类型推介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尤其是我市举办的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等具有主场优势的展会,开辟专门的人力资源展区与专场招聘活动,大力宣传来提高园区知名度。

    (三)优化“一站式”服务,使企业用人无忧

    目前,新搬迁至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的社保、医保部门日日人满为患,许多企业甚至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办完业务,饱受诟病,极大的增加了企业负担并降低企业对社保的交纳热情,对人力资源的盘活起到了反作用。建议可以采取“互联网+社保服务”的方式,逐步将各项业务在网上经办大厅进行处理。让数据多跑路,使群众少跑腿。

    (四)强化人才是经济社会第一生产力要素,全面重视人力资源产业

    建议将人力资源产业园列入市委、县市区委党校各级干部培训班、年度知识更新班的现场教学基地,从而使“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深入各级党员干部的心中。加大中共长春市委办公厅、长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办发[2017]50 号)宣传力度,使人才驱动激发我市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提升“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