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社区教育建设的建议
根据教职成【2016】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社区教育应“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长春市社区教育现状及问题
1.缺少顶层设计和和法律法规保障
政府尚未出台社区教育实施办法及细则,无法有效对社区教育提供保障及支持。有关部门、街道甚至社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社区教育课程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及教育方式还不能充分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
2.缺乏资源整合机制,课程不能满足市民需求
社区教育资源不足与各类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并存,场地资源、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都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缺少办学管理经验,从教育局到街道社区都没有专职社区教育人员。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将普通教育课程的内容简单地移植或者临摹到社区课程上来,使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不具备其应有的特色。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街道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还停留在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和少年儿童的课后托管阶段,服务面窄,从内容到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现存的所谓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及原有的几家成人高校创建的社区学院也早已名存实亡。
3.经费问题得不到解决
教育部门负责社区教育工作,但对街道社区没有行政权和财权,指挥不灵。社区教育管理部门缺少必要的社区教育经费支持,无法落实社区教育任务,即使有好的社区教育的项目,也因缺少必要的经费而无法推进,社区教育举步维艰。
4.具体业务部门无法发挥作用
长春市电大在2010年建了101个社区教育中心,给社区配备了电脑,但是社区人员和经费有限,社区教育中心没有发挥其功能。目前市电大的长春数字化学习港受市教育局委托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无财权,无行政权,无指导权,工作进程推进缓慢。
二、加强我市社区教育建设的建议
1.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
政府要起到对全市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教职成【2016】4号文件,加强基础建设,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市、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推进我市社区教育整体工作的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职机构,成立社区教育研究指导和终身教育管理中心,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将社区教育纳入长春市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划及民生计划,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制度。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
2.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要在各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社区居民中广泛宣传社区教育在推动终身教育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使广大群众对社区教育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识,从而关注社区教育、支持社区教育并参与社区教育。要在充分调动社区内的组织、单位、家庭、个人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上,组织开展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活动,使学习成为社区成员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并注意抓好社区教育的典型宣传,积极培养、宣传、推广好的典型,以点带面,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大资源整合和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的力度,使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能基本满足需要的教育场所和设施,为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好物质基础。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学习者合理分担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规范资金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建议参考江浙地区社区教育经费的筹措办法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
4.充分发挥电大的教育优势
电大已经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教育网络覆盖面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依托电大系统和教育系统建立实体社区大学和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的优势,为各个层次提供培训机会,满足学习型城市建设需求,满足当地广大社区居民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进一步推进长春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完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建设,带动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以信息化带动学习型社区,解决街道社区办学力量薄弱的问题,使社区教育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5.深入调查,丰富社区教育内容
对本社区居民群体、年龄状况和教育需求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及特点,找出适合本社区居民要求的社区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养生保健、生活休闲等教育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生活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6.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的社区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科普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调动社区内教师、专家、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在校大中专学生的积极性,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教育管理者队伍和辅导员(师资)队伍。
制定开发针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课程,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建立若干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心,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建立高效的学习管理机制和完备的评估机制。
7.进一步开发社区教育市场
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