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建立长春市北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及科学教育基地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0-01-14 09:37:42 责任编辑: 2010年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民盟团体提案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医药遗产,几千年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人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潮流中,由于中药取之于大自然及其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环境的污染,种植中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给中药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些中药材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影响了中药的出口创汇,甚至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栽培生产无公害(绿色)中药材已成为当前人们的一个共识,同时也是大势所趋。 
    积极推进北方道地药材种源科技园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充分挖掘和利用高等学校的智力资源,把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和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吉林省中药材的重要产业化基地,发挥产业优势,振兴地方经济,其关键在于发挥高新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进作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及特色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针对长春南部新城红石砬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有选择、有重点地建立有优势特色的北方道地药材种源科技园,形成创新人才培养、创业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为引领长春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长春市政府重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在长春南部新城红石砬山,实施科技产业带动发展战略,开展长春红石砬山特色农业科技开发园区建设,把它列为长春市系统工程。力图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推进长春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并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产业群,加速实现“把长春市建设成为中药材种源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 
    中药材种源科技园将成为长春红石砬山特色农业科技开发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内将体现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为科技园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现有的多出口宽带数据网、通讯网,为实现未来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高新区、企业集团等进行广泛协作,提供了高科技智能化网络通道。 
    一、对北方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及科学教育基地建设问题分析 
    1、由于中草药在祖国医学中的特殊地位,药用植物园越来越为人所熟悉和喜爱,将成为接待外宾、学者、友人、旅游团体近的重要园区,其中不少是对中国中草药有浓厚的兴趣的名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业学习参观和技术交流达3的人士。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将担负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人员的任务。 
    2、本项目是适应国际市场北药产品出口创汇的需要。我国北药生产和加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北药的生产规模小,单位产量低,未打出自己的名牌产品;从现阶段的北药生产水平的情况看,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也正因为这一差距的存在,说明发展北药生产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建立北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能更好地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创造名牌产品,发挥名牌效益。 
    3、建立北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是人民医疗保健日益提高的需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绿色、天然无污染、无激素类食品的需要量日益增长,建立和实施项目的目的一是为扩大生产群体,增加优良品种的繁殖和优良种子种苗的生产,拉动内需;二是依托品牌扩大影响争取较大的市场,向周边省、市提供优良种子种苗;三是通过该项目的立项实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 
    4、建立北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是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应当提高经济作物的市场份额,通过立项实施,以中药材发展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5、建立北药良种繁育基地是保护我国北药品种资源的需要。建立北药良种繁育基地,不间断的开展提纯复壮工作,引入其它品种,保持优秀的质量性状和良好的数量性状。为提高北药的生产能力奠定基础。 
    6、将成为农民选择种植品种,学习种植技术,交流生产经验的重要科普基地,将成为带动及引领药材生产新技术的重要场所。 
    二、完善我市北方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及科学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议 
    1、 中药材植物标本园建设,成为学生教育的教学基地。 
    (1)以活体标本的形式保存着北方各种药用植物资源,特别是野生和珍稀树种,为北方药材生产、教学和科研作出贡献。 
    (2)积极做好标本园展示品种大纲,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完善并新建了一批配套设施。做好标本园发展蓝图的制定。 
    (3)广泛收集及引进药材品种,保证园区植物(木本、草木)种类多样,物种丰富,引种树木最终达到150种药材品种。 
    2、优良品种繁育圃建设,成为引领药材产业的一个种源基地。 
    (1)建立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北方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信息,重点对30余种北方道地药材的野生种、栽培种、农家品种等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和人工迁地保存试验研究。建成独具特色、布局合理的北方道地药材资源圃。 
    (2)濒危种质资源保护地建设。搜集、保存我国北方道地的、稀有的、濒危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包括种子和营养器官,研究简易经济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和方法并加以保存、繁殖和纯化。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按照亲缘关系和分类学知识扩大资源,寻找近缘种中的优良物种。 
    (3)建立工厂化育苗生产基地。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器官分化的胚状体、原球茎、各种变态茎、根和试管苗等在试管中进行繁殖和保存,并移栽田间扩大繁殖,从而挽救濒危名贵品种。生产用量大的、新品种急需扩大栽培的进行工厂化育苗。 
    (4)建成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严格的良种繁育体系,如建立包括原种田、一级种子田、二级种子田的良种繁育基地。采取有效的防止品种混杂退化措施,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逐步加强和完善种子田的基础设施和种子检验、加工机械和设备的建设。建立药用植物种子产业。 
    3、科技试验园、商品药材种植示范区建设,成为培训农民的一个窗口。应当已获得高产优质配套技术。对道地优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和技术示范,制定种植技术规范。通过研究制定各种药材的优良化的种子、种栽、种苗标准;规范化、绿色无公害的栽培标准;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标准;种子处理与播种方式、水肥管理措施和技术标准;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技术标准;确定适宜采收期标准等。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有机合成肥和二氧化碳气体肥等高新技术,确保化肥农药残留不超过限量标准。进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发展药材最佳生产模式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