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把农安建设成为长春“文化卫星城”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1-06-17 09:34:38 责任编辑: 刘奉文 宋 川
    长春作为省会的中心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也应加以足够重视。深入发掘并充分保护长春地区的文化历史和地方特色,加强周边各市县文化古迹的整合与保护,则可与长春实现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发挥集群效应。基于此,充分利用农安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即辽金文化、黄龙府文化的特色,将其建设成为长春市的“文化卫星城”,既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长春的文化事业、旅游产业,也有助于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建设“文化卫星城”可行性 
    优越的自然条件。农安与长春间交通便捷,最快30分钟可达,在建设以长春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城市圈”处于有利位置,比较容易辐射和实现一体化。建成“文化卫星城”以后,农安将成为区域文化中心,通过它再与其周边地区发生关联。 
    浑厚的历史沉淀。据考证,农安县城有近2000年的建城史,曾是夫余国王城,隋为高句丽夫余城,唐为渤海国夫余府,辽为黄龙府,金曾定都黄龙府,元先称黄龙府后废,明置龙安站,清初为旗地,后设农安分防照磨,属长春厅,清光绪十五年正式设农安县。 
    丰富的文物古迹。农安县境内历史文物古迹丰富,遍布全县。已知有新石器时代遗址5处,青铜时代遗址29处,汉代遗址1处,隋唐渤海遗址8处,辽金时代遗址203处和古城遗址24座,农安辽塔和万金塔遗址地宫,5处窖藏,出土文物保存完好的有3493件。建于公元1023年的辽塔至今已有千年,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修建的佛塔,是辽金文化的象征。另外,民国时期的建筑金刚寺、小八家子教堂也驰名中外。 
    独特的地方文化。黄龙戏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新城戏;有著名的巴吉垒中华诗乡,全乡诗人2000多。书画艺术、藏书文化也比较发达,都是建设文化名县不可或缺的条件。 
    有序的文化建设。2010 年3月,农安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部署全县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成立文化产业推进组,开设特色文化名县创意论坛。在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农安县2010年建设特色文化名县工作实施意见》和《农安县特色文化名县建设2010-2015年规划纲要》,目标是把农安县建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历史名城,文化大县和旅游胜地。 
    二、具体建议 
    1. 牢固树立通过规划保护城市文化特色的观念。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尊重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将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体现到城市规划的各层面,通过规划传承城市文化的历史渊源,加强对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保留区域文化的差异,保护城市文化多元性。同时应强化对规划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提高规划的权威性,避免城市规划随意改动、难以落实的现象。 
    2. 建立共建机制,形成合力,积极推动文化发展。围绕“十二五规划”和文化创意基地等大项目建设,做好“特色文化名县”和“文化卫星城”的有机结合,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招商引资,吸纳赞助商或投资商的资金,以此提升城市建设,培育旅游业。 
    3. 建立黄龙府文化园区。以打造富于地方特色的“黄龙府文化”为目标,以辽金文化为“品牌”,以所建设的园区彰显黄龙府文化的内涵:建黄龙府民俗商贸街和黄龙府原生态度假村,再现黄龙宴,发掘草原风味宴,满族风情宴;研究黄龙府生产、服饰、饮食、礼仪等民族、民俗文化,建“黄龙府民族民俗博物馆”;整理农安历史人物事迹,建农安县名人馆,全面展示古今农安名人事迹、贡献,征集相关文物,包括遗物和照片资料等。 
    4. 实现长春与周边文化景点的一体化对接。充分利用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好最佳的文化旅游线路和景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可依托农安县境内的景点,利用相邻市县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强力打造辽金文化遗迹群落。比如,著名的金代双碑,即“大金得胜陀颂碑”和“完颜娄室墓碑”,前者在位于扶余境内的拉林河畔,后者位于长春市东南三道镇,是重要的金代文物古迹,可作为黄龙府文化旅游的两个重点,纳入到旅游线路中。 
    5. 创新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农安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进一步细化旅游定位,挖掘出有地方特色的能吸引周边市场的产品,走一条与其它地方有所区别的旅游发展路线,多出满足游客多种需要的旅游产品。结合本地情境,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增强旅客的参与性,利用好黄龙府文化做足休闲度假游的文章,注入新的旅游元素,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