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加强长春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1-06-17 09:34:40 责任编辑: 宋 川
    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是反映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沿革、风俗礼制等方面的特殊文献,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地方年鉴、地方报刊、地方出版物;地方政府机关发布的指示、文件、报告、法规、通报、公报、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人士的文集、专著、论文、诗词、信札及传记、年谱、家谱、宗族谱;区域经济、地方风情、民间传闻、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土特产、旅游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文献体系中重复率最低的品种,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鲜明的地方特色及长期的收藏价值,对丰富和发掘本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科技内涵,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长春市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软硬件的建设都得到了加强,根据多年的实践,也总结出了这方面搜集的新方法,提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广开罗网,全面征集”的工作方针,加强与长春市各单位的联系,搜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源。然而,由于体制性方面的制约因素,在一定层面上阻碍了地方文献的建设,表现的突出问题是:  
    1. 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集成和共享意识。就地方文献收藏而言,除图书馆以外,还有档案馆、文保所、地方志办公室等系统及一些个人收藏家参与其中。这些单位或个人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为政,互不交流,使这项工作基本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群龙无首的状态。而且,由于各系统或个人所收藏的目的不同,揭示的手段和保存方式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地方文献的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作为公共图书馆,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馆舍软硬件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却因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没有统一的规划,使得图书馆在这方面力不从心,困难重重,客观上造成了收藏残缺不全。 
    2. 缺乏对地方文献工作的宣传力度。市政府文宣部门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不到位、宣传少,致使全社会尚有很多单位或个人对此项工作的重要价值缺乏基本认识,主动参与缺失,从而导致了征集工作的难度增加。 
    3. 对地方文献服务工作存在偏差,使得长春市图书馆在馆藏特色化建设方面后劲不足,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难度也相应增加。一方面,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方面大多停留在编制馆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题录、咨询服务等方面,由于缺乏深层次的开发、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导致目前的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咨询服务工作处于被动服务局面。另一方面,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标准、范围上没有达成共识,收藏重点也不明确。在地方文献保管上,除少数图书馆是设专库集中收藏外,绝大多数馆是分散在各个书库之中,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处于一种无序的各自为政的状态。 
    就此,我们建议: 
    1. 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为保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有效征集,长春市政府应尽早制定出地方文献“呈缴本”的法规和制度,明确规定地方文献的搜集和呈缴各方面的权力与义务,并加大制度的落实,使这项工作成为一种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 
    2. 更新传统观念。用新的现代思维方式来指导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转变传统观念,树立面对全社会服务的现代观念。一是要改变过去在收集中重正式出版物,轻非正式出版物;重历史文献,轻当代文献;重文史资料,轻经济资料;重文字、图片资料,轻非文字、图片资料(广告、影音等)等观念,开展全方位的收集工作,以确保信息收集的完整性、系统性。二是改变过去仅仅依靠单一部门进行搜集的工作模式,健全全市征集网络,互通信息,形成“团队作战”的格局。加强与史志办公室、政府各主管机构、史料编辑等单位的密切工作联系,了解地方文献的编撰情况,经常通报文献信息,及时征集到有关文献。要充分利用各种大型的公共活动场所征集地方文献,扩大征集工作的影响。 
    3. 加大地方文献工作的宣传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有效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地方文献工作认知的重要性。同时,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网络多媒体、举办展览、讲座等方式加强地方文献的宣传工作。 
    4. 完善网络,加强馆际互借,促进地方文献的交流。现代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群体,加强馆际协作协调,发挥整体效益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关键。加快建立健全区域性地方文献工作协调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方文献的征集、书目编制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在馆际及其他相关单位间,采用现购、索取、复制、析出、交换、互借和委托他人代搜集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全面、准确、及时地搜集地方文献。同时,积极开发网络地方文献资源,因为在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越来越多的网站或网页,或者内容上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或由地方人士或机构来建设维护,这些数字资源将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这些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开发和利用。 
    5. 加强地方文献信息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收集人员的素质。地方文献的征集、加工、收藏和利用等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实行集中管理,设置地方文献专柜,使征集和利用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快建立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使地方文献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要加强在职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通过定期举办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和业务培训班,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参加不同专业协会或学术活动等形式,使他们与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统计学、地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保持接触,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培养工作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和多思善变的工作作风,时刻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6. 加强对地方文献的管理工作。以现代思维模式做好对地方文献的整理、加工、储存、检索工作,建立完备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同时对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各项指数诸如著录格式、分类体系、分类规则、地方文献信息的类型、标准等加以规范便于交流,从而形成完整的地方文献资料体系。 
    7. 加强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一是图书馆举办馆藏地方文献陈列或展览,展示和宣传地方文献工作。通过本地区编史修志工作以及各时期社会热点举办的馆藏地方文献陈列或专题展览,展示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科技、名人、民俗,让社会各界了解地方文献收藏价值,彰显馆藏地方文献的功能。在为编史修志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与编史修志的单位合作,共同编辑出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  二是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加快全文数据库开发,这既可为政府规划、决策长春市的社会发展蓝图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又方便已联网的图书馆上网浏览了解、利用、开发和研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于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