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长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1-12-29 14:54:04
责任编辑: 民盟长春市委员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以生态理念和能量流动规律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为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严格控制和合理处理废弃物,防治环境污染,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和用全局的视野认识、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一、长春市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的理念要求政府和企业进行决策或生产时,重视对资源的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种自主的行为,而是应由政府和全民共同推动的活动,因此,政府的决策和全民的参与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要使决策能够顺利进行,就要树立循环经济的观念。而我市在思想上还缺乏足够认识,存在“不到位”、“错位”和“上热下冷”现象。学者、政府、企业、民众在认知程度上差异较大,对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重视不够,对开展节能降耗、降低废弃物排放和再利用热情不高,行动不够自觉。理念的欠缺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决策的短期性和急功近利性,只注重大量资源的投入,而很少注重投入资源的循环利用,因为对资源的再利用需要相应的技术条件和相应的再投入。特别是有些企业出于对高产出、高效率的要求,往往只重视不断地加大资源的投入,而很少注重剩余资源的综合利用,结果造成大量剩余资源的无端浪费,直接影响了我市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2、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尚不够细致。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统一的规划方案,还没有真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战略任务和当务之急摆上议事日程。一般性的号召要求多,具体落实的措施少。长春市虽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显体现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并且已经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吹响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号角。然而,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加以配套的话,那么再好的规划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如为了提高可利用垃圾的回收效率,我市许多地方的路边放上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这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相应的宣传缺失,许多市民不清楚垃圾的分类标准和相关内容,仍保持过去随意丢弃的习惯;同时,许多小区内根本就没进行分类,致使应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没有得到回收,白白浪费掉了。还有一些铸造、轧钢、火电企业热处理后产生的热能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此外,洗车行大量浪费自来水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责任机制不明确,资金落实不到位。缺乏硬性的法规制度和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监管考核、奖惩等运作机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作用比较弱,政策导向、激励作用不明显,政府的服务、支持工作不够到位。缺乏有力的资金投入,财税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负担过重,积极性受限。特别是对于一些区域性、公益性的设施投入,企业既无力承担,也不愿承担。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出台,势必会出现责任不明的状况。长春市的个别污染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不配备污染处理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渣,未经处理就进行排放,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等到上级有关部门来检查的时候,这些企业就暂停污染物的排放,或用大量清水稀释污染物,以达到检查合格的目的。等到检查组离开,这些企业就继续排放未加处理的污染物。由于有关方面的责任不明确,缺乏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致使这些企业的污染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影响了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进一步发展长春市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建议 
    要使长春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我市的经济社会走向繁荣。现就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一是加强领导。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特别是在起步的初期,政府的决策导向更为重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建议我市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统一领导,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各县(区)也均应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网络,上下联动,增强合力,确保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加强调研。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项紧迫现实的工作,又是一项艰巨长期的战略任务,建议组织力量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情况,包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困难、问题,主要瓶颈等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工业、农业、城建、旅游、居民生活、能源开发投入、水资源供应消耗、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估,就企业(园区)小循环,产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等方面制定出科学的总体和单项发展规划。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使循环经济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循环经济是一种道德理念,也是一种生态文明,需要融入每个公民的行为规范。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细则。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保障运行机制,包括资源的开发保护,新技术应用攻关、废弃物的处理利用,节约社会评价指标、奖惩办法以及监测管理、社会公报制度等,形成市场驱动、政策激励、法规约束、政府监管、舆论导向、民众参与的社会环境和运行体系机制,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发展循环经济是全市人民的事,因此需要动员方面的力量去做好统一的规划,规划做得越细,就越有助于执行。在责任的落实上,要做到奖惩结合,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企业,要给予重奖,对破坏或阻挠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为,要给予重罚。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市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3、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可以考虑设立“长春市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基金的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市政府的财政拨款;二是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投入;三是罚款收入;四是社会捐助。其中政府的财政拨款占主体地位,要在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列有这一专项支出,而且这一支出的数额应该逐年稳步增加。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投入标准要由政府来统一制订,要根据该部门和单位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定。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及时加以处罚,将这部分罚款收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资金的一个来源,用在环境的治理和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方面。另外,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动员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鼓励企业、社团和居民踊跃捐赠,给这些捐赠者以一定的荣誉,通过媒体宣扬他们的事迹,通过树立典型以推动社会捐赠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专项资金的运用上要做到专款专用、讲究效率,要重点支持那些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成效显著的企业,支持那些在资源再利用方面进行工作、进行探索的企业和研究部门,充分发挥这些资金在促进长春市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推进,形成特色。我们相信,经过长春市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辛勤努力,长春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前景一定会十分美好。
    一、长春市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的理念要求政府和企业进行决策或生产时,重视对资源的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种自主的行为,而是应由政府和全民共同推动的活动,因此,政府的决策和全民的参与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要使决策能够顺利进行,就要树立循环经济的观念。而我市在思想上还缺乏足够认识,存在“不到位”、“错位”和“上热下冷”现象。学者、政府、企业、民众在认知程度上差异较大,对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重视不够,对开展节能降耗、降低废弃物排放和再利用热情不高,行动不够自觉。理念的欠缺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决策的短期性和急功近利性,只注重大量资源的投入,而很少注重投入资源的循环利用,因为对资源的再利用需要相应的技术条件和相应的再投入。特别是有些企业出于对高产出、高效率的要求,往往只重视不断地加大资源的投入,而很少注重剩余资源的综合利用,结果造成大量剩余资源的无端浪费,直接影响了我市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2、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尚不够细致。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统一的规划方案,还没有真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战略任务和当务之急摆上议事日程。一般性的号召要求多,具体落实的措施少。长春市虽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显体现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并且已经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吹响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号角。然而,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加以配套的话,那么再好的规划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如为了提高可利用垃圾的回收效率,我市许多地方的路边放上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这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相应的宣传缺失,许多市民不清楚垃圾的分类标准和相关内容,仍保持过去随意丢弃的习惯;同时,许多小区内根本就没进行分类,致使应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没有得到回收,白白浪费掉了。还有一些铸造、轧钢、火电企业热处理后产生的热能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此外,洗车行大量浪费自来水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责任机制不明确,资金落实不到位。缺乏硬性的法规制度和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监管考核、奖惩等运作机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作用比较弱,政策导向、激励作用不明显,政府的服务、支持工作不够到位。缺乏有力的资金投入,财税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负担过重,积极性受限。特别是对于一些区域性、公益性的设施投入,企业既无力承担,也不愿承担。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出台,势必会出现责任不明的状况。长春市的个别污染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不配备污染处理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渣,未经处理就进行排放,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等到上级有关部门来检查的时候,这些企业就暂停污染物的排放,或用大量清水稀释污染物,以达到检查合格的目的。等到检查组离开,这些企业就继续排放未加处理的污染物。由于有关方面的责任不明确,缺乏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致使这些企业的污染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影响了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进一步发展长春市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建议 
    要使长春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我市的经济社会走向繁荣。现就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一是加强领导。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特别是在起步的初期,政府的决策导向更为重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建议我市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统一领导,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各县(区)也均应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网络,上下联动,增强合力,确保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加强调研。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项紧迫现实的工作,又是一项艰巨长期的战略任务,建议组织力量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情况,包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困难、问题,主要瓶颈等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工业、农业、城建、旅游、居民生活、能源开发投入、水资源供应消耗、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估,就企业(园区)小循环,产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等方面制定出科学的总体和单项发展规划。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使循环经济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循环经济是一种道德理念,也是一种生态文明,需要融入每个公民的行为规范。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细则。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保障运行机制,包括资源的开发保护,新技术应用攻关、废弃物的处理利用,节约社会评价指标、奖惩办法以及监测管理、社会公报制度等,形成市场驱动、政策激励、法规约束、政府监管、舆论导向、民众参与的社会环境和运行体系机制,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发展循环经济是全市人民的事,因此需要动员方面的力量去做好统一的规划,规划做得越细,就越有助于执行。在责任的落实上,要做到奖惩结合,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企业,要给予重奖,对破坏或阻挠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为,要给予重罚。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市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3、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可以考虑设立“长春市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基金的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市政府的财政拨款;二是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投入;三是罚款收入;四是社会捐助。其中政府的财政拨款占主体地位,要在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列有这一专项支出,而且这一支出的数额应该逐年稳步增加。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投入标准要由政府来统一制订,要根据该部门和单位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定。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及时加以处罚,将这部分罚款收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资金的一个来源,用在环境的治理和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方面。另外,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动员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鼓励企业、社团和居民踊跃捐赠,给这些捐赠者以一定的荣誉,通过媒体宣扬他们的事迹,通过树立典型以推动社会捐赠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专项资金的运用上要做到专款专用、讲究效率,要重点支持那些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成效显著的企业,支持那些在资源再利用方面进行工作、进行探索的企业和研究部门,充分发挥这些资金在促进长春市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推进,形成特色。我们相信,经过长春市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辛勤努力,长春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前景一定会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