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缤纷天地

我在美国的支教见闻

发布时间:2010-12-17 15:23:31 责任编辑: 长春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 陈 萱
    大家都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地位的提升,汉语学习也在国际上也变得越来越热。从2006年起,中国国家汉办每年都要选拔教师和志愿者派往世界各国进行汉语教学。 
    这个考试每年2月份启动报名。2009年2月,我参加了赴美汉语教学志愿者的考试,每个省有18个初试名额,由各省教育厅负责初选。3月进入复试后,在北京参加了由美国大学理事会组织的面试,之后再经过两个月的焦急等待,获知考试结果,幸运地通过了面试,可以去美国进行汉语教学了。吉林省一共有两位老师通过了2009年的面试,另一位是长春工程学院的景志华老师。 
    2009年7月到2010年6月我在美国高中进行了一年的汉语教学。我在美国支教的米勒私立高中位于东海岸中部的弗吉尼亚州,距离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大概是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它的纬度位置和中国的山东省差不多,气候也类似,很温和。 
    米勒高中的历史很悠久,它成立于1878年,现有在校生150人左右。2009-2010年,7名学生选修了汉语语言和文化I和II的课程。这7名学生分四个班学习,我每天都要上4个课时的汉语课。 
    我从体验美国教育和我所感受到的美国生活两个部分谈谈我在美国一年时间里的所见所闻,以及我的个人感受。 
     
    一、体验美国教育 
    (一)美国的教育体制综述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来源于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接受的预备教师培训。 
    1、 中国的教育经费和教育政策主要由中央政府负责,各省政府次之,到了市、区一级,大部分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了。美国的教育体制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教育中起主要作用的部门是地方学区,其次是各州政府,联邦政府在教育中的影响力和作用都很小。 
    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都是根据家庭住址就近入学,所以经常出现了两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同时也是十几年的校友。地方学区的教育管理部门称为学区教育委员会(School Board),委员会的代表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受居民委托,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他们负责制定学区内教育、教学政策,例如:学校设置、校园管理、资金统筹、课程内容等。 
     
    学区内的各学校的教育设施都很完备、均衡,家长也没有择校的需求。 
    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是不少的。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美国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财政开支65320亿美元,公共教育占总支出的16%,而中国的教育支出占总财政比例为14.6%。所以中国的教育不是缺钱,不应把增加教育投入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应该加快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步伐。 
    美国中小学也设立了各种课后班,但是所有的课后班都是体育活动。下午3点到4点放学后,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2——3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学区出资修建了大量的足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供学生们练习、比赛使用,各校之间分组轮流比赛,最终还排出名次。 
    美国人特别崇尚有运动才能的人,至于学习好而不善于运动的人则被称为Nerd,意思是书呆子,通常这类人给大家的印象是举止笨拙,呆头呆脑,还带着一付厚眼镜。 
    美国学生的午餐由学校食堂提供,一顿午餐需花费2.5美元。4万美元以下年收入的家庭可以向学区办公室申请减免费用。申请手续很简便,我想,美国学区委员会考虑到了低收入申请人的尊严和面子问题,所以只要申请人在网上下载表格,填好邮到学区专门的办公室,两三天后经过审核属实,就可以批准了,并发送邮件通知申请人和学校。 
    此外,如果你的收入提高了,也要及时取消免费午餐,否则被学区查出来,你的信用就要大大的缩水了。 
    美国公立学校的校车也归学区统一调度,公立小学和中学错时放学,合作使用校车。比如小学生2点20分放学,中学生4点放学,用同一组校车就解决了交通问题。需要乘坐校车的人把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孩子的学校名字告诉学区办公室,一天后他们通知你班车号和等车的时间地点,你的孩子就可以放心地乘坐校车上下学了。 
    所有人坐校车全部是免费的。美国人对校车的安全极其重视,车体质量就不用多说了,在马路上行驶时,如果你看到前面校车停了,也要停在后面,校车启动后,你才能继续开。 
    美国教育中有一个规定特招人喜欢,就是冬天每当下雪的时候,即使是小雪,只要存在有班车不能安全驾驶的路段,整个学区都会及时通过电视、电话和网络在早上6点以前,向学生和家长发布停课通知,我的学生都兴奋地称这个日子是snow holiday。 
    说完了美国教育中最重要的学区制,再说说各州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州政府教育部门统一制定教育标准和学生测试标准,美国从小学三、四年级一直到高中,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一系列全州统考。不过,美国的学生一点也不怕考试,大多数考生甚至不在考试前进行系统地复习。美国考试与中国考试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考试成绩高低和你的记忆能力完全没有关系,考试绝大部分的问题是分析题和逻辑题,要靠你平时的积累和理解。 
    联邦政府在教育中的角色就是制定国家的教育法规。画面中的人是美国教育部长阿内•邓肯。在美国,16-18岁之前必须在学校就读。现在大多数州要求必须就读到18岁,学生可以进入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家庭学校就读。家庭学校在美国也是正规教育中的一个部分,有些家长不认可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选择在自己的家里教育孩子,他们会有自发的组织来给予家长们教学支持。截至2008年秋,公立学校和经过国家认定的私立学校共招收了123万余名学生,有6948名学生在家庭接受教育。 
    2. 美国的高等教育中,私立大学的质量要比公立大学高很多,2010年8月17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周刊发布了全美大学排行榜,这个榜单一向是被美国高中生视为申请大学的最佳指南。榜单的前20名都是私立大学,排名最高的公立大学是第22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立大学的第二名是弗吉尼亚大学,在全美大学中排第25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因为美国大学不是依靠学生的学费或国家政府的拨款,来维持学校的发展或者提高教师待遇的,他们依靠的是个人捐赠。而私立大学获得的教育捐赠往往数倍于公立大学。哈佛大学每年接受200亿美元以上的捐赠。耶鲁、斯坦福也能接受到150亿以上的年捐赠额。这也说明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了钱,就是好办事。美国的大学拿这些钱尽量满足在校学生一切学习和生活需求,甚至花大价钱请你来读书,因为他知道一旦你发达了,回报母校何止是十倍,百倍。 
     
    (二)美国和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对比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谈到美国教育改革时,曾经不止一次地表达,中国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美国学习。2009年,9月4日,奥巴马在例行的新学年开学演讲中,他提醒美国的学生,他们的未来是要与中国和印度那些努力、刻苦、认真学习的学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竞争。 
    2010年9月27日,奥巴马为了给自己的中期选举拉选票,参加了电视节目《脱口秀》,又一次表达了教改应加强美国学生的“应试教育”;此外,他还称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因为美国历来是“重教有余,尊师不足”。有一点,令我也很惊讶,美国没有教师节,我以前还一直认为我们中国的教师节是从美国学来的。 
    1、美国的基础教育学制分为三段, 
    1 ~ 5年级是小学,在美国称为primary school,我对于美国小学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我8岁女儿就读的小学;6 ~ 8年级是初中,称为middle school。 9 ~ 12年级是高中,称为high school,下面谈到的高中情况就来源于我在美国任教的学校,米勒私立高中。 
     
    2、美国公立小学每年都会接收大量移民家庭的孩子入学,再加上家长们工作变动也很频繁,所以各小学校都经常接收插班生。到了一个新学校后,不管孩子的知识水平高或低,通常都按他们的年龄安排班级。我女儿当时到美国是7岁,被分到了二年级就读。 
    在美国的公立小学,每个班20—22人。小学2年级课堂全部以活动为主,没有固定的教材,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自主安排教授内容。上课都是图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为主,几乎没有单纯的讲授。在课堂上,教师还提供科学实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每隔两三天就会拿回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和实验成果,原材料全部由学校免费提供。 
    对于文化内容,一般都是形成连续性的系列主题来进行学习,这样便于老师安排学生分组学习,并在学习后展示,如介绍美国历史名人主题。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还直接渗透到中小学生教育中,从小就教孩子们热爱美国。大部分公立小学的学生们每天早上都面对教室里悬挂的国旗背诵誓词,宣誓效忠星条旗和美利坚合众国。在爱国主义教育上,我认为中国学校要做的更好一些,每周全校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气氛也很庄重,否则太频繁的教导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专为美国中学生用的《公民学》教材中写道:“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美国的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这些言论也是美国得以向外扩张,甚至用战争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基石。 
    3、我所任教的米勒高中是一所私立高中,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国内和国际学生收取的学费是不一样的。美国学生是每年2万美元,国际生每年要交4万美元学费。2004年米勒只有2个中国学生,到了2009年年底,一共有28名中国学生进入了米勒高中学习。中国的有钱人真是越来越多了。 
    关于中国人有钱,还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小留学生到了英国没多久,就发邮件向他爸爸抱怨说,他的同学每天都是坐地铁上下学, 只有他自己是开奔驰来的,特别不好意思。第二天,就收到他老爸的回信,信上说:儿子,已给你汇去两亿英镑,速去买一个地铁,不要再给老子丢人了。就这大方劲,外国人看了能不服气吗? 
    现在去美国,去海外留学的人数很多,同时学成归国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了。大家都认识到国外的发展越来越艰难,而中国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我在斯坦福和弗吉尼亚大学有过接触的中国留学生都说,学业完成以后肯定回中国工作。主观原因是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发展祖国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烈,客观原因也存在着,美国这两年的经济也确实不景气,失业率一直徘徊在9.5%至10%之间。 
    4、美国的课堂时间分配,以50分钟为例,不管什么学科,教师的讲授时间只有8--1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起来。我有一个学生,起初不熟悉时,听我讲的多了,他就开始趴在桌子上睡觉,进行无声的抗议。等熟悉了之后,他就开始主导课堂讨论了,和老师、和同学都能聊得游刃有余。例如他问我中国人怎么忍心吃狗肉,我说,中国的食用狗肉都是来自饲养场的,就像美国的养牛场一样。吸引美国学生认真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组织游戏活动了,利用各种各样的小游戏会让他们乐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加深理解和记忆。 
    美国的下课时间仅有3—5分钟,仅够从一个教室跑到另一个教室。因为怕学生在课间捣乱,学校还要担责任,所以尽量让学生的在校时间紧凑,早点上完课,早点把学生打发回家,学校才能松一口气。 
    5. 每周五为学习放松日,这一天大多数课堂都不以教学为主了,看电影,做手工,参观教学中涉及的地区,做实地考察等,米勒的学生还可以去华盛顿参观博物馆,假期的时候他们会自费去其他国家旅游开眼界。 
    6. 米勒高中的家长会,老师都是一对一与家长谈。学校专门安排两天的时间开家长会,每个家长可通过网上预约系统得到10分钟的时间。因为是一对一的谈话,就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有认真仔细的观察,这样也有利于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培养。 
    7. 美国主张赏识教育,比如你上课问1加1等于几?有学生回答等于3, 你要说,不错不错,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good job, it’s very close.)。在家长会上,美国老师都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不像中国老师那样,愿意和学生较真。美国曾有一个案例,家长把教师告上了法院,因为直至孩子完全不能忍受坐在课堂里了,家长才知道自己孩子的真实学习状况,以至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点。其实,这也真不能怪美国的老师,因为老师管太多,容易被学生或家长向学区委员会投诉,投诉多了就要下岗了。所以美国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中国也在提倡向美国学习素质教育,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话语权,但是素质教育不等同于放任教育,等到中国也培养出一代懒散,没有毅力,任性的学生,中国的教育者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8. 米勒高中学生的课外生活很丰富。美国各个学校都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美其名曰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经济意识。大多数学生就是靠在校内卖玫瑰花,小蛋糕,T恤衫来筹款。 
    美国高中是有一个真正的高四年级,就是12年级,这个年级的学生称为Senior,他们在学校里都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例如,米勒高中一楼有一个面对大厅的主楼梯,这个楼梯是只有Seniors和教工可以使用,而且Seniors在食堂打饭还可以直接排在低年级学生的前面,真是赤裸裸的等级教育。 
     
    9. 最后,我来谈谈美国的高考。美国学生上大学参加的考试称为SAT,一年有7次机会,学生可以自愿安排参加考试的时间,申请大学的时候,你只要提交分数最高的那次考试成绩就可以。现在在广州上海都设有SAT的考点。 
     
    (三) 中美学生特点对比 
    1、米勒有28个中国小留学生,来自北京的人最多,离咱们长春最近的是一个吉林市的孩子,还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在美国,台湾学生和大陆学生很团结。我用的汉语教材虽然是台湾人编的,书中的中国地图上也标有台湾,其实大多数台湾人还是赞成统一的。人一到了国外,还不知不觉变得特别爱国。例如有2个中国学生就向校长申诉,抗议美国老师在课堂上支持达赖喇嘛,有分裂中国的倾向。最后校长下令不许在课堂上谈论西藏问题。 
    我在国庆的时候,给全校师生播放了中国的国庆阅兵仪式,美国人做梦也想不到几百个人怎么能走得跟一个人似的,还组织学汉语的学生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演唱了歌曲茉莉花,对于那些听惯了嘻哈、摇滚的美国学生,也算是一个新奇的体验。 
    2010年的中国春节,展示中国文化时,28个中国留学生积极响应,任劳任怨地排了一个小时的节目,还组织了颠乒乓球,写毛笔字,包饺子的游艺活动,争取让美国同学玩得尽兴,更加喜欢中国的文化。 
    2. 和美国孩子比起来,中国孩子更有集体荣誉感。有个叫leo的男孩回北京猛练了一个暑假的网球,就是想要证明中国人的网球也打得不错。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有不服输的性格,但是他们大多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最棒的。我在教1-10的数字时,考他们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数完10个数字,结果你一轮,他一轮,大家兴致勃勃地轮流挑战新速度,最后达到了2.63秒,中国人的速度也不过如此了。 
    但是美国孩子的缺点就是没有毅力,没有恒心,这要比中国孩子差很多,他们没有钻研精神,对于复杂一点的问题很容易就知难而退了。比如,我教四个声调时,示范了三堂课,美国学生还是听不出哪个是一声,哪个是二声,我读一个音,问他们是几声,他们就开始轮流猜,还有标调号的规律也是讲完就懂,过后就忘。 
    总之,美国孩子几乎对所有的书面知识都不感冒儿,好在他们的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强,发音很标准,很善于编对话,进行表演。 
    3. 中国孩子有一个缺点让美国老师受不了。美国老师抱怨和中国孩子谈话时,他们一直低着头,从来不看老师的眼睛。因为按美国的习惯,说话时不进行眼神交流,就说明你心里有鬼,在说谎。对此我解释说,在中国,学生和老师谈话时对视,表示不服气,想要挑战老师的权威。 
     
    二、感受美国生活 
    1. 在美国的生活,第一个感受就是,美国不愧是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一时一刻离不开汽车,而且买车和卖车就跟你买一颗白菜一样方便。买方和卖方拿着证件到车管局花200美元左右,20分钟就办好了。不过,手续方便,也更容易导致上当受骗。在米勒我有一个中国同事,买了二手车后,不到一年,修车花的钱就和买车的钱一样多了,最后没办法又便宜甩卖,换了一台新车。 
    还有我们志愿者中很多花了大价钱买了质量不好的二手车。一个人花 8000美刀买了一台二手奔驰,买回来后在志愿者QQ群里讨论,有人就说,她至少多花了3000刀的冤枉钱,但是没办法,因为车行的人开了一个小时的车带她去郊外看车,到了之后告诉她,如果不买车,就不负责送她回去了。她当时刚到美国,没有电话,没有熟人陪伴,就任人宰割了。 
    地球人都是一样的,没知识的人到哪里都要挨欺负。 我花了3500美刀买的二手雪弗兰,2000刀出手,赔的算少的了。 
    2. 俗话说,骄傲使人落后。美国人现在就骄傲的不得了。其实,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我没来美国之前,也一直以为美国还不得领先中国至少五十年、八十年呢。 
    我所在的教学楼是一座很古老的楼,里面处处保持了100年的样子,甚至有的教室都没安装空调,更别提中央空调了。还有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虽然好玩,但是10年了,里面的游艺项目几乎没变,换个角度说,美国人对传统的延续做的挺到位的。 
    3. 至于美国最大的都市——纽约,确实够豪华,够现代。不好的就是纽约市区高楼林立,街道狭窄,完全照不到阳光。室内禁止吸烟,大家都在街上吸烟,大街上到处都是烟味。纽约有两个唐人街,老唐人街处于繁华商业区,和长春桂林路特别像,超市里摆放的货品尤其让人有亲切感,老干妈辣酱,速冻水饺,还有娃哈哈的八宝粥。纽约的新唐人街中心就像重庆路商圈,矗立着一些现代化的大商场,周边延伸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别墅。 
    4. 美国再好,也只是美国人的美国,中国人要想去美国过上幸福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就从歧视的问题开始说起吧。在美国,你从来不会听到有人承认自己有歧视观念,因为那是违反美国法律的,但是你又能感觉到歧视就在你周围若隐若现,我个人感觉美国白人就是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 
    美国华人圈有这么一个词,玻璃天花板,就很好地表达了在美华人的无奈。玻璃天花板指你能清楚的看到你想要的东西,但是你要想拿到那个东西,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才能击碎玻璃天花板。 
    美国的生态环境确实好,好到在我的房间里,都可以养蛇了,我两次在我的房间里,看到了半米来长的黑灰花纹的蛇。在这一年的美国支教生活之前,我一直错误地以为自己是一个极其热爱欧式乡村生活的人,每天早上起床听听鸟叫,闻闻花香,远离了汽车的喧嚣和水泥建筑物的冰冷,那该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呀! 
    我还认识另一个公派的汉语教师,她在美国教了三年汉语,工资提到了每年4万多美金,最后还是选择回国了。美国的空气和环境好是好,可是你的心都碎了,还要一个强壮的肺有什么用呢? 
    美国的劳动强度之大也是我在中国没体会过的。美国是一个契约社会,干什么都有一大堆的条条框框等着你。我初到学校,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桌子上摆着的一本100多页的教师学生手册,美国课堂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管理很规范,大到学习成绩的考核,小到穿衣戴帽的细则,都有严密的说明。比如米勒高中不许学生穿白裤子,白裙子,除了周三,其他时间不可以穿牛仔服,我只是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这个手册,就花了两整天的时间。细致的量化管理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公平的评价,但对于一名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我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统计学生的平日表现和测试上,逐项对照填表,一般是两个月要上交一次你的评价量表。如果有表现不好的学生,还要实行每周监控汇报制度。一年过去了,我才对这些学生管理制度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更悲惨的是,隔周的周日我还需要值一次班,就是在女生宿舍看学生,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值班管理条例有18页,一天要巡视三遍宿舍并点名,没点到名的学生要搞清楚去向,有生病的学生要亲自送药上门。晚上要坐在宿舍走廊里看着学生自习。几点几分值班老师应该干什么,都有规定。为什么美国人工作那么忙,就是你的每分每秒都被规定好了,必须按点去执行。说实在的,每次值班后,周一早晨在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课堂时,我都很佩服我自己。 
    最后,我学英语学了20多年,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能够去亲身体验这门语言背后的真实生活,虽然付出了一年艰苦生活的代价。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年的美国教学作为一个短暂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对我来说,还是很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