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缤纷天地

西北梦之旅

发布时间:2013-12-27 14:33:20 责任编辑: 李娟娟
    西北梦之旅——1 
              
    启程了!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与策划我们终于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怀揣着多年来的渴望与梦想向我们的目的地——西北出发了! 
    此时此刻,那份少年的追忆“神奇的布达拉宫”、“西夏王陵”、青春的偶像“诗歌情僧、仓央嘉措”,虔诚的信仰“宁静神圣的佛教圣地” 、心驰神往的“雪域高原上的蓝天白云”似乎随着我沸腾的血液与热烈的情感像是久违的亲人一样一下涌现在眼前,让我不知不觉的哼唱起那首环绕在我心灵深入的歌“坐着火车去拉萨”!一种甜蜜感写在脸上、荡漾在心头! 
    第一站银川,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银川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塞外名城!来到在这里让我震撼的不仅是西夏王陵而让我驻足的是沙波头,它位于宁夏中卫县城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濒临黄河,是集沙与水为一体的绝景。大河涛涛、沙山陡峭、白云碧空、沙海绿洲,景色壮观异常。由于治理沙漠成绩突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奔腾的黄河穿峡越谷,从黑山峡流入中卫境内,至沙坡头一个急转弯,改其汹涌而为平缓,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沙坡头,由此开创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辉煌历程。浩翰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沙海茫茫、金涛起伏,由北面以不可遏制的凶蛮滚滚而来,到这里却戛然而止,伏首在黄河岸边、香山脚下,形成了一个宽2000米、高200米、倾斜60度的大沙坡,由此而得名沙坡头。天气晴朗时,人从沙坡向下滑,沙坡内便发出一种“ 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人称“沙坡鸣钟”,是中国四大响沙之一。站在沙坡下抬头仰望,但见沙山悬若飞瀑,人乘流沙,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有钟鸣之乐。 腾格里大沙漠。它的浩瀚、它的诡谲、它的变幻莫测使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到处充溢着神奇的静谧,人们自己仿佛也溶化在意境里,任思绪在原始的荒漠中畅游……,王维那首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沙漠湖泊 沙漠绿洲、沙漠长城、沙漠草原、沙漠岩画和沙漠牧民及其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和古丝绸之路对我们更加充满了神秘的诱惑。旅途中,即使不用眼睛,只用耳朵也能感受到变幻无穷的沙漠风光。大家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不时的长吼一声亦会产生一种从未体会过的快感。 滑沙滑索、做沙漠越野车、骑骆驼、坐羊皮筏子等, 从某个角度讲,旅游是勇敢者的项目,也是胆量的挑战。在近200米长、80米高的中国最大的滑沙场上乘坐滑沙板滑沙,大有沙海冲浪的感觉,没点勇敢精神还真不行,还有沙漠越野车载着我们似有飞天入地之感,惊吓的大家闭住嘴,蒙着眼不敢看、不敢喊、惊叫的代价换回是一口黄沙,睁眼的代价会惊恐的窒息,这些足矣够挑战我们有生以来在娱乐方面的极限!也因此让我们的胆量越来越大。沙漠游 在园林的东边有一块平整的沙滩,那里卧匐着许多庞然大物,他们便是有“沙漠之舟”之誉的骆驼。在茫茫大漠中,无论是忍饥耐渴,还是载物运行,都无人敢于它匹敌。爬到这驯顺的畜牲背上,双手把住它硕大的、高高隆起的驼峰,在叮咚的驼铃声中,任身体随着骆驼跋步的节奏摇动着,悠哉游哉,无疑也是一种美的享受。骑骆驼畅游沙漠,体验沙海轻舟之浩渺,观大漠日出日落之壮美;品味沙漠风情之神秘,给我人生第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之后我们参观了西夏王陵和西部电影城、沙湖,每一处都让我们欣喜感慨、每一处都许下我们的虔诚拜访、每一处都留下我们旅途的印记! 
    西北梦之旅——2 
    甘肃兰州,兰州又称金城、陆都、黄河之城,也是中国西北第二大城市,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地处黄河上游,兰州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到这里自然会想起兰州水车园和黄河母亲的标志物,在兰州盟省委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有两件瑰宝引起我的极大兴趣,那就是“马踏飞燕”和“信使” 一件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一件是中国邮政储蓄标志“信使”,是大家熟之又熟、见之常见之物,几乎每个旅游城市的天空都有这匹悍马在飞行,几乎每个有邮政储蓄卡的人都怀揣着这位小信使,看着是如此的亲切可爱!看来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是多么如此的不凡与厚重!让我忍不住追溯查阅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不免让人震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两首尽人皆知的唐诗,“二王”王之涣和王翰这两位大诗人因各自气势磅礴的边塞唱响而留名诗史。同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了他们名字之上那更大的诗名标题《凉州词》。 
      凉州,这扼守丝绸之路、威震河西走廊的历史重镇,今天称为“武威”。这气势不凡的名字,源于那“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独孤求败”——霍去病,为了彰显他收复河西、尽逐匈奴的赫赫战功。此外,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问世,也充分印证了昔日古凉州“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繁华与璀璨。 
      这尊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青铜雕像正是出土于武威的雷台汉墓。铜奔马风驰电掣超越飞鸟的雄姿屹立于蓝天白云之间。仰望这尊又被称为“马踏飞燕”的雕像,只见飞马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通过奔马与飞鸟速度之强烈对比,衬托出奔马的神速。这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构思,赋予奔马以旺盛的生命力,也让这尊西凉大地出土的国宝名扬四海。因为它的绝美,我在途中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铜奔马的魅力。它引领的军阵是那样雄壮,它飞奔的天空是那样蔚蓝,它跨越的白云是那样多姿,唯一不见的就是那早已被飞马甩下的龙雀和这段历史时空。 
      据说这尊汉代铜奔马“马踏飞燕”,它的出土几乎同秦始皇兵马俑现世一样偶然。出土于1969年9月22日,两年后,在博物馆蒙垢纳尘的这批文物,被偶然陪外宾到甘肃参观的文化界泰斗级大师郭沫若发现,并为其命名为“马踏飞燕”,还为了将它推向世界而上下奔走,从此“马踏飞燕”便像插上翅膀,飞翔在了世界顶级文化殿堂的苍穹。 
      被欧美人誉为“绝世珍宝”,1983年10月5日,在万件稀世文物角逐中“马踏飞燕”一马当先,成为了中国旅游标志。2000年以国家推荐的名义在联合国旅游组织的“世界旅游标志评选活动中”,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从此,甘肃也成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目睹神奇的“马踏飞燕”和敬业可爱的小“信使”,欣赏古代人民的智慧杰作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敬仰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的这笔丰厚的财富,不禁为己生逢盛世而兴叹!作为华夏后代,理所应当把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西北梦之旅——3 
    西宁塔尔寺和青海湖最为著名,塔尔寺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青海湖碧波浩瀚、鸟翼如云,古称“西海”,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南部。湖面海拔3195米,面积广达4583平方公里,绕湖一周共约360公里,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这些都是多数人详知的西宁旅游胜地,我在西宁和女儿却有了一次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趁着天空的余辉,带着女儿赶到东关清真大寺拜访。正赶上他们的斋月,也因此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据说当时已经进入了穆斯林尊贵的斋月有几天了,斋月是伊斯兰教希吉来历的第九个月。按照伊斯兰教教义,斋月是伟大、喜庆和尊贵的月份。因为这个月是真主安拉Allah将《古兰经》Quran下降给穆罕默德(SAW)先知的月份。斋月里,有条件的成年男女穆斯林们每天日出至日落期间,不吃不喝、不抽烟、不饮酒、不行房事等。直到太阳西沉,人们才可以进餐。真主设立斋月是要求信徒能学会忍耐自制、节欲坚韧,体会穷人的困苦和饥渴,以增加对穷人的同情。很类似于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怀着好奇,共享了穆斯林人们准备的各种各样的斋果,随着他们无意中走进了东关清真大寺,位于西宁东关大街东大街路南一侧, 进入到大寺的院子里面感觉气氛一下子来了,首先是很多穆斯林长者在院子里乘凉聊天,感觉他们就像自己家里一样,清真寺是他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地方。两侧的亭子式建筑是宣礼塔,大寺以主殿为中心,两侧分别有个二层小楼是一般情况下讲经文的地方,就像教室一样。在清真寺参观尤其是在礼拜讲经的地方还是要保持安静,这里不用约束人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出肃穆、宁静,不敢进入人家的建筑内部,穆斯林同胞进自己的寺里看经、礼拜、听课都要洗的很干净,从他们脱在外边的鞋子上就能看出他们是怀着一颗多么圣洁的心,参加礼拜,鞋子摆放整齐,鞋垫有的是绣花、有的是白色但都是干净整齐,我不免偷拍了几张这样的画面,我和女儿在夜色里尽情的观光了东关大寺的全景、夜景和礼拜全程。东关大寺不像我们汉族寺庙道观那样,有很多专职修行的人。他们民族是在集体信教的前提下来大寺礼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习惯,这种信仰方式才是最自然也是民族团结广泛参与的基础。 
    这里重点展示一下主殿前厅里能拍到的牌匾,蒋中正题词蒋介石民国三十一年八月廿七日题匾“以教勖忠”。参观大寺让我走近了遥远的穆斯林、认识了陌生的“斋月”,真正感受到了伊斯兰教在穆斯林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代表着很多人的信仰和民族特有的文化,无论是树下纳凉的老者还是聊天的年轻人还是来参加礼拜的顽童,都能让我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宗教和文化的依赖和喜爱更感受到的是那份发自心里的尊敬和自豪。 
    东关清真大寺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代几经修葺、扩建,规模日臻宏大,现已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院之一。总面积11940平方米,礼拜堂面积1102平方米。寺院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画梁雕栋,玲珑精致。殿前左右有邦克楼和望月楼,寺院宽敞,平时可容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达万人,举行隆重肃穆的宗教活动。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教育中心和最高学府。 
           据史料记载,它是由明朝回族大将、西平侯沐英,奏请明太祖朱元璋恩准而修建,清同治年间,左宗棠率兵镇压西北回族反清斗争时,东关大寺及所藏的石碑等文物毁于兵燹,后几经修复才得以有今天。 
        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是广大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场所,而且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民国以来,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将该寺作为海乙寺(即中心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甘青近千座清真寺的开学阿訇,由该寺选派或认可,于今年3月5日被国家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清真大寺一行让我真正体会到人真的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等于生活迷失了方向,这也是我和女儿在此次行程中的最大收获。  
     西北梦之旅——4 
    梦的拉萨——追寻我自由的脚步!无数次地想象,无数次的梦幻把我带到那令我神往已久的地方!独自一人,背着行囊,站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看雪山巍峨,望高原辽阔,看我心中的情僧、诗僧仓央嘉措住过的宫殿、走的石路、洒满诗意的一物一景!这一年、这一季、这一天,我终于如愿以偿盼到了!来了,虽不是一人独往,担心里装着这不一样的情怀和感激也足以令我陶醉、难以释怀!回想起为此行付出的代价和孤注一掷的抉择不免为己震撼,值了!它——终于圆了我的梦!。 
    想起多年来脑海里无数次闪现的仓央嘉措那首牵动我灵魂的诗句常常令让我凝神冥想: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情真意切、自然质朴、直抒情怀,崇拜、沉醉在诗境里,莫非前世我是诗人面前的一盏青灯、一快酥油或一粒青稞——羡慕、嫉妒诗赋之人!这种风情、浪漫当不属于凡人,为逃避心中为之最纠结的眷顾与挚爱,为给自己一个轻松自由的理由,为了这个梦想——一路上哼唱着赞美西藏的小曲,忘却了高原给我带来的一切不良反应,只顾陶醉在我的梦幻之中!山有多高、水有多长、通往天堂的路太难,终于盼来、这条天路、象巨龙飞在高原上,穿过草原、越过山川、载着梦想和吉祥,幸福的歌、一路的唱、唱到了唐古拉山,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喝下那最香浓的青稞酒呀、醉在神话天堂!猛然间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这个令我魂牵梦萦的童话天堂,只是寻找不到应该出现在天堂里的那个人!这种冲动与兴奋似乎有超越时空之感,把自己唤醒到那个年轻时代,忘却了自我、心已飘然在这雪山之巅和这辽阔草原。 
    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 
    走出布达拉宫漫步在拉萨的街头,感觉人整个身体都是轻飘飘的,是不是离天空近了,地球的吸引力也就相应地变小了?拉萨的天空湛蓝的像蓝宝石一样,片片白云如棉絮一般,白云贴着山顶,映衬着天空越发的纯净,此刻在拉萨的心情可以说是悠然而静美,伴随着那一点点头痛此时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在八廓街一片白色的建筑当中有一座土黄色的二层小楼,虽然门面不大却顾客盈门,很引人注目。它就是著名的“玛吉阿米”酒巴,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玛吉阿米”——那个让无数女子羡慕嫉妒的人,出自于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里,这里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仓央嘉措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如今,流浪世间的情王早已不在,玛吉阿米姑娘也去了天堂,留给世人的是这些不朽的诗句代代相传,把这里的一切点染的是那样神秘,让世间无数多情的人儿在此流恋、寻觅、彷徨。 
    拉萨是朝圣者的天堂。这个以佛教、缺氧和迷人风光闻名世界的雪域之地,被一种纯粹的虔诚气息包裹。顺着人流走在熙熙攘攘的八廓街、大昭市、布达拉宫,到处洋溢着春天般的热情与微笑,随处都能看见那一双双手不断起落、一排排身体五体投地、此起彼伏、匍匐前行的朝圣者。他们中有正当年华的青年,有满头白发的老人,也有柔弱瘦小的孩童,我久久地凝望着他们虔诚的一磕、一拜、一匍匐,据说每位朝圣者都必需虔诚的完成10万次同样的动作,是什么样的信仰和力量让他们那样地甘心情愿、五体投地?甚至不惜从千里之外用身体丈量着大地?那一刻,我又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 
    这是朝圣者的圣地,让无数膜拜者驱车、徒步、爬行而来,辛苦却无比欣慰又甘心情愿的进行着朝拜之旅。无论春秋冬夏、白天与黑夜、一路风餐露宿沿着同一方向、悉窣前行,手中转动的经筒,犹如星辰般飘忽来去,吱吱扭扭地重复着不变的旋律。当某位朝圣者掌心的木板叩击地面的声音将固有的宁静打破时,拉萨的清晨才仿佛突然被唤醒,渐渐明朗起来的拉萨,简单又执着的人们,千年来不变的本色。 
        有人说:西藏是值得每个人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而对于我这个已经去过一次的人来说,那里的震撼、壮美、神秘……仍然把我的心灵召唤。仍然盼望着回到拉萨,回到雅鲁藏布江波涛汹涌的江畔、回到那摄人心魄的布达拉宫、回到那唤醒我青春记忆的“玛吉阿米”酒巴,回到珠峰脚下——我梦的天堂!短暂的西北之旅似乎没有满足我探秘西北古城那厚重悠久的历史与传奇。通过这次探寻渐进的印迹使我对西北更加充满了诱惑,我的西北梦将不再醒来,还要继续更加深入的探秘追寻——每一处都是我揭秘的瑰宝,宁夏、兰州、西宁、拉萨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始祖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东亚农业的主要发祥地。无论是“马家窑”文化、西夏王朝的建立和丝绸之路的发掘都在那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成为亚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地、和世界各国人民探讨观光历史文化的集结地。这是我们的骄傲,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宝藏,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这笔丰厚的巨大财富,是激励与警示后人千秋万代、自强不息、为伟大民族的复兴和富强、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文明要奋发图强、生生不息,也许只有国富民安才能得以告慰长眠于华夏大地的祖先。